在经济数学中,对子模型构建与外生变量预测的
大家都知道,在任何一个综合经济模型中,由于牵涉的方程太多,研究者不可能对设计每个方程和选择解释变量的理由一一加以详述,因为只能对一些重要的子模型作些说明。
之前有人把新增固定资产与带时滞的投资进行回归,结果很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是,新增固定资产是流量,数量级小,而某个部门的投资时多时少,冲击力量很大,引起新增固定资产剧烈波动。后来我们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作为因变量,上年固定资产和带时滞的投资作为自变量,由于固定资产是存量,数量级大,投资波动对它的影响较小,回归结果比较理想。
又如农业,全民经济有固定资产统计数字,集体经济没有。山西农业投资的绝大部分为水利投资,但没有相应的固定资产数字。我们只好用公积金来代替固定资产,生产部门劳动力需求,解释变量是上年劳动力和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把投资作为劳动力需求方程的解释变量,是根据计划实践选择的。我国计划部门在安排劳动力就业时,除特殊情况外如近几年为了解决待业问题所采取的特殊措施,主要依据是固定资产投资。净产值,我们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发现固定资产与劳动力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往往高于方程的相关系数,不能使用。改用劳动力L和劳动力的固定资产K装备系数K/L作为自变量回归结果较好。

对几个重点部门,如煤炭、化工、机械、铁路、公路等答,我们采用不同的自变量、筛选样本、哑变量和加权回归等签方法,对每个部门作了十几个方程,有的可以从中挑选一个可用的方程,但有的方程仍然不能使用,如黑色冶金、石油和化工等三个部门,于是采用了经验方程。化工部门的经验方程是:N8=0.16xK8=1这就是说,上年年末化工部门增加一元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当年可以增加0.16元净产值。
设计方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个生产部门在未来二十年的投资合计同其税利合计比较,考察其费用与效用的关系。由于在模型中这个指标的口径是税利合计,以税代利改革不会对方程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省内产品需求20,解释变量分为两組,一組是有关部门的总产值,反映省内的中间需求;另一组是人口、居民消费品购买力、社会团体消费品购买力、固定资产投资等等,反映省内的最终需求。
城乡居民货币收支,农业居民收入的解释变量是农业净产值和城镇职工通过邮局汇向农村的货币;非农业居民收入的解释变量是非农业部门的净产值和付费劳务产值。城乡居民货币收入合计。居民消费品购买力的解释变量是居民货币收入。此外,还有居民付费劳务购买力方程,解释变量也是居民货币收入。我国社会劳务分为免费和付费两类。教育、文化和公费医疗等属于免费劳务;电影、戏剧、照相、理发和洗澡等属于付费劳务。

非生产领域,划分为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教卫生、城市建设和其他等四个部门。开始我们打算用经验方程估算这些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的需求,后来都作成了回归方程。
一个模型要起到计划论证和经济预测的作用,需要预测外生变量,并将它们代入模型。山西综合经济模型的预测,包括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的修订,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和经济效益预测等三项内容。
1.修订消耗系数。山西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1979年的,如果用这套消耗系数去论证和预测该省2000年的经济,误差一定很大,显然是不行的。我们修订消耗系数,没有采用英国著名经济计量学家R·斯通提出的RAS或修正的RAS法,而采用了重点系数修订法。投入产出流量表第一象限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存在普遍性,另一方面又存在集中性。我们利用这个特点,对山西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在计算机上进行了由大到小的排序,从中挑选需要修订的消耗系数,要求它们所代表的流量占总流量的90%以上。
排序结果表明,在19x19的矩阵中,71个系数所代表的流量就占到总流量的90%以上。在物资统计中,有主要物资消耗定额的时间系列数据,它们可以揭示每个消耗定额的变化趋势,或者上升,或者下降,或者基本稳定。71个系数中有41个基本稳定。以这种变化趋势为主要依据,考虑到未来的技术进步如铁路运输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改为电力机车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投产,应用移动平均和自回归等方法,对30个重点消耗系数作了认真的修订。至于其他消耗系数,由于影响不大,我们没有逐一加以分析,而是用一个相同的比率使其逐年下降,但幅度很小。